2014年6月27日,京东图书音像事业部假座古色古香的史家胡同四合院博物馆,举办“2014年中媒体沙龙”,京东集团副总裁兼图书音像事业部总经理石涛介绍了京东图书2014上半年业绩,并与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多家机构的领导和众多媒体朋友进行了互动交流。期间,石涛还与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刘九如对话交流了京东集团上市后有关图书业务的发展战略。
石涛介绍,在今年6月1日至6月19日店庆期间,京东图书总共售出1000万册,6月8日当天促销品类最高销量达230万册,刷新电商售书的单日记录,“京东图书仅用了3年半时间进入行业第二名,市场份额直逼第一。”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刘九如互动发言时谈到:“我赶来参加媒体沙龙,主要是想当面向京东的朋友道贺,祝贺京东集团不久前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B2C电商上市企业,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局面。刚才听了石总的介绍,我更要祝贺京东图书业务乘势而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由此,也引发一点感想:中国图书出版业基于全民阅读引发的读者需求,基于优秀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做好选题出版更多好书,加上京东这样良好的营销平台配合,图书出版业还大有可为。
刘九如也直言不讳地提到,京东图书业务不断超越,可喜可贺。但总体而言,这块业务应该还没有为京东创造更多的利润,下一步京东图书有何新举措?京东上市成功,有了更雄厚的资金积累,有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对图书业务会不会有新的战略调整?未来与出版社有哪些新的合作举措?
石涛回应:作为上市公司,有关经营数据不便与大家做详细的交流,但可以告诉大家,投资股东非常看重京东的现金流,京东图书业务的现金流对于集团股票是有重要价值的,是不可轻易忽视的。也可以说,京东图书业务一定是立足长远发展的。近期,京东图书业务的具体举措将围绕“渠道下沉”和“数据下沉”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渠道下沉,就是近期将开始主攻三、四线城市,会针对全国更多的学校,联合出版社进行更广泛的图书推广,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享受到最快速的服务,甚至不排除会自建配送体系来加快送货速度。而数据下沉则主要是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出版商共享数据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石涛对京东图书发展战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京东图书自营将不断寻求突破,向市场第一迈进;“自营一直是京东商业模式价值核心,我们会长期坚持做下去,不会放弃自营只做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移动方面的布局,借用微信和手机QQ两个接口扩大流量,实现销售的增长。同时,图书营销最终要赢得较好的利润回报,“京东图书明年毛利将持平,近期将实现盈利。”
二是强化开放平台发展力度。目前,京东开放平台的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第三方商家已超过600家,其中出版社79家、新华系统20家、知名书店3家;中文图书新增品种30万种,原版图书新增品种200万种,为京东图书新增可售品种230多万种。在京东可购买图书已超过400万种。
未来,京东开放平台将贯穿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完善自身的图书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不断完善开放平台生态,吸引优质的商家资源,挖掘商家优势,引入差异化品类。
三是进一步做好“自出版”,打造“京东出版“自有品牌 。 “京东出版”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京东图书的销售数据与用户消费行为,与众多出版社携手合作,改变传统出版领域的选题流程,真正从读者角度出发、从市场出发,为读者奉献更多好书。依据大数据,针对消费群体的定制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图书生产模式,展开未来图书出版市场上一个全新的方向,自主选择读者的“定制出版”模式,在电商与出版社的强强联合下成为可能。
四是大胆创新,构建京东图书完整产业布局。大数据是近期创新发展重点,未来京东除了依靠大数据支持自出版,创建读者定制出版新模式,还将实现大数据的透明化、公开化,与各界出版商共享数据资源。“尽管京东在大数据方面做的比较慢,但明年之前一定会开放大数据与大家共享。”
O2O模式也是京东战略的重点之一,京东致力于将线下书店搬到线上,实现线下和线上图书数量的贯通。此外,京东图书众筹近期即将上线,通过众筹,京东图书还将创立新的图书出版模式;数字出版潮流势不可挡,京东未来也将重视数字出版业务的拓展。
无论是业务拓展,还是各项创新,京东都将与出版社紧密合作。无论是开放平台,还是自出版,京东都必须要与相关出版社合作进行。未来京东图书与各出版商的合作融合将更加密切。
(电子工业出版社营销中心整理)
京ICP备11030724 Copyright 2020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307号